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9-13 10:18:40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1

设计思路:

假期过后,许多幼儿都带来了旅游照片,兴高采烈地向同伴讲述自己外出的经历。我做了统计,在暑假与国庆长假两个时段中,班中有90%的幼儿都外出旅游过。幼儿对各地的自然风光、特产风味有了深刻的印象,并积累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如何选取旅游点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呢?从多方面考虑:我决定选取北京和新疆。一是北京与新疆离上海较远,能激发幼儿浓厚的旅游愿望。二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又恰逢国庆六十华诞、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自然资源都很吸引幼儿。若能将这些信息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予以教学,一定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挑战幼儿的认知有较大的价值。“嘿,跟我一起去旅行"就这样诞生了。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在交往、协作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本次活动设计我就采用了自由结伴、分组协作的方法,以挑战与推动幼儿间的友好交往与交流。“旅游”话题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有其独特之处,素材丰实、信息量大、且容易情景再现。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情境模拟”的方法,全景式呈现当地真实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解,带领幼儿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模拟旅游,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感受与快乐的情绪体验,努力体现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北京和新疆都有好玩、好看和好吃的特点,进一步激发旅游的愿望。

2.幼儿在与同伴的模拟游戏中,尝试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友好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四台电脑:北京、新疆等城市的旅游宣传片(教师自制);模拟旅游课件(包括模拟客舱、模拟起飞等内容);部分旅游景点照片;新疆特产(葡萄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旅游经验,收集一些自己及家人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和画片;幼儿会通过电脑查看简单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图——交流旅游经验

1.你去哪里旅游过?

2.旅游开心吗?

3.你还想到哪里去旅游?

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景点吸引我们去旅游。有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去,今天我就向你们推荐两个许多孩子都没去过,但又是特别热门的旅游景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新疆。待会儿,我们先看旅游广告,再决定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

二、观看视频——了解景点特点(推荐两条旅游线路)

1.分小组观看介绍北京、新疆的旅游景点宣传片,了解这些地方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仔细观看景点宣传片、并选择和确定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

(2)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学习,参与商量讨论。

2.幼儿分队讨论(幼儿根据意愿选择不同旅游方队——北京队、新疆队):

(1)你最想去哪里?

(2)这个景点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教师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比一比和说服对方的游戏氛围。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交流,并帮助幼儿梳理线索,尝试有目的的讨论(如比比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3.教师适时推荐几个旅游特色:

(1)北京故宫中数字“9”的秘密(数数神兽、猜猜石龙壁、发现故宫门上有趣的铜钉排列)。

故宫里不仅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用你的眼睛一起来找找。发现什么有趣的秘密了?

(2)新疆呜沙山的玩沙乐趣(观察照片,倾听滑沙声音,发现有趣的滑沙项目)。

他们在玩什么?从上面滑下来会有什么感觉?你听过沙子唱歌的`声音吗?

教师小结:看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都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它们不相上下。那今天我们就组成一个“北京——新疆”联合旅游团,去两个地方旅游。准备出发!

三、模拟游戏——体验“旅游”的快乐

1.教师担任导游带领幼儿模拟机舱飞行,模拟行程。集中感受旅游景点好玩、好吃、好看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尽量为幼儿创设生动、饱满、立体的情绪体验氛围。注意旁白的情绪渲染,以及模拟行程中的动静交替。例如模拟飞行、阅兵走步、学习新疆舞蹈、观看升旗仪式等。

2.模拟旅游,模拟行程(录像片)的内容有:

(1)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少数民族的服装、大草原的景色、沙漠的景色、天池的风光、丰富的水果、当地小吃等。

(2)北京:著名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等),观看阅兵式、升旗仪式,当地小吃等。

四、延伸活动:景点模拟导游

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带来的景点照片和特产,你愿意去哪个景点担任小导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大亮点,第一: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建构经验,体验情感。例如多媒体影像的画质感、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的模拟飞行体验、符合当地特色的音乐背景烘托、新鲜的水果实物。第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幼儿当前经验、兴趣、认知非常契合。教师从幼儿已有经验中链接旅游资源:从好玩、好吃、好看等具体形象化的角度筛选旅游资源;从幼儿的情趣切入旅游的新元素。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情绪情感,更对幼儿的认知形成了适当的挑战。

本次活动内容丰实,活动中开放性提问较多,活动形式也有分组和集中等细节处理,因此现场教学时间略长。由此,我认为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信息的取舍,活动中要注意:1.第一部分引发幼儿交流旅游经验,可以加快师生的互动节奏,紧凑环节。或者在主题活动前期、或个别活动中提前进行经验交流。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直接导入新的旅游景点,切入主题。 2.多媒体材料的制作上要精选组合,增强细节意识。如可将好吃的食品一起呈现出来,减少单幅图片的呈现时间。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使素材呈现更有目标。 3.由于幼儿旅游经验的不同,有些幼儿的表达超越了图片资料所提供的信息,现场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幼儿的经验,学会取舍和判断,使活动内容更聚焦,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预期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2

设计思路

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体化,让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开想象。

音乐作品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赋予想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情节变化,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整合推进。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音乐 ……此处隐藏8255个字……视听结合,把幼儿刚才呈现的开放性思维集中于一定的情节之中。当幼儿欣赏完动画片后,将画面定格在刚才出示过的四幅关键性图片上,教师通过以下提问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思维,逐步建构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1】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会变成孤孤单单一个人的?

【幼儿回答】莫卡的家人被抓走了。莫卡失去了妈妈和哥哥姐姐。莫卡没有亲人了,只好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教师提问2】莫卡真伤心,这时谁发现了莫卡?它又对莫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幼儿回答】小鸟发现了莫卡。小鸟唱歌给莫卡听。小乌在做窝。莫卡和小鸟成了好朋友。

【教师提问3】小鸟把窝建在了哪里?水里的小莫卡怎么会住在乌窝里呢?

【幼儿回答】小鸟把窝建在了树上。水里是鸟窝的倒影。

【教师小结】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莫卡游到鸟窝的影子里,就好像睡在鸟窝里,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提问完成。教师要避免一对一的提问,而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师幼互动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如何理解“水里的鸟窝”,可以引发幼儿展开适当的讨论。)

四、完整欣赏故事,感知角色特点和意义

(完整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1】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回答】我最喜欢小鸟,因为小鸟帮助了别人。我最喜欢小鸟,它唱歌给小鱼听。我也最喜欢小鸟,小鸟很能干。

【教师提问2】小鸟真不错,它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你碰到了伤心的莫卡,你会怎么做?

【幼儿回答】我会给它讲故事。我会给它唱歌。我会永远陪着它,让它开心快乐。

【教师提问3】小鱼得到了小鸟和小朋友的帮助后,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幼儿回答】小鱼也会去帮助别人。小鱼会很快乐,还会说“谢谢”。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其实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此,幼儿欣赏的是一个完整的有画面,有背景音乐,也有语言录音的故事,整个活动到这里才揭开真正的迷底,幼儿也在最后的验证中进一步理解了故事中角色的特点和意义。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注小鱼的情感变化,还要引导幼儿感受小鸟对小鱼的关爱,以及小鱼得到关爱后的内心想法,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小组讲述

(此环节可以以幼儿为主进行小组合作扮演并讲述故事,也可以是师幼合作共同扮演和讲述故事。)

附故事: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都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耍。有时妈妈会教莫卡做操,有时还会给莫卡讲有趣的故事。莫卡感到好幸福!他想:“如果能永远呆在妈妈身边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在跟妈妈学习跳跃。没注意一张大网撒了下来。妈妈和小鱼儿统统给网住了,只有莫卡身子小,从网里逃了出来。莫卡得救了,却永远失去了亲人。

莫卡很悲伤,他不吃不喝,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只小鸟到河边喝水,发现了莫卡,他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也不动的。小鸟很焦急:“难道小鱼儿一……”小鸟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一下,莫卡痛得叫了起来:“你也想欺负我吗?”小鸟笑了:“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担心你呢!”莫卡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鸟,小鸟觉得小鱼很悲伤,决定留下来陪它。小鸟想:“我要让小鱼快乐起来,做一条快快乐乐的小鱼儿。”小鸟把小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小鱼莫卡听,莫卡渐渐地快乐了起来。它们也成了一对好朋友。

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新房子,让你住进温暖的鸟窝里。”

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怎么住呢?”小鸟笑了笑,不回答,只是每天忙碌着。没过多久,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树上。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乌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

嗬!亮晶晶的河面真的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树上的鸟窝一模一样。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鱼儿莫卡住进了“鸟窝”里,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像睡在摇篮里,好舒服哦!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小鱼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

整个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它的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它。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8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八、活动评价。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