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幼儿对乐器的爱好,引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其初步掌握四分符音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3.让幼儿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他们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在节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课件,图谱一张(大象、青蛙、小熊、小白兔),故事音乐磁带一盒,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
活动过程
1.看课件,听故事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动物朋友,它有个长长的鼻子,你们看它是谁啊?(大象)现在老师给你们讲大象和它的朋友的故事,想听吗?咱们一起看画面吧!”
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举手发言)
师:“对了,这只大象要去小溪边散步。”
师:“走着走着看见谁了?”(大青蛙)
师:“它们在小溪边玩的时候谁过来了?”(小熊)
师:“最后谁跑过来了?”(小白兔)
分析:教师借助看课件、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师:我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大象和小熊是四分音符图,青蛙和小白兔是八分音符图)
师(提问):“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大象、青蛙、小熊、小白兔)“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大象慢慢地走)(师把四分音符图贴在旁边)
“青蛙是怎么唱歌的?”(青蛙呱呱、呱呱地唱歌)
“小熊是怎么走过来跟大象和青蛙打招呼的?”(小熊慢慢、慢慢地走)
“小白兔是怎么来的?”(小白兔跳跳、跳跳地走)
“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师指图谱)
师:“小朋友们,大象走路的样子我们用身体怎么表示呢?”(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个个踊跃发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中学习。
接下来,幼儿看图谱讲故事,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演小动物的动作。
分析: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和提高。
2.听一听、找一找乐器宝宝在哪里
师:“乐器宝宝们想跟我们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们猜猜都有哪些乐器?”
师:(出示四座房子)“乐器宝宝们藏在这四座房子里,小朋友们好好听听,房子里会躲着哪个乐器宝宝。”
分析:教师在每座小房子后逐一敲乐器,让幼儿仔细听辨教师敲的是什么乐器,然后说出乐器宝宝的名字。
双响棒子住在红房子里。响铃住在黄房子里。圆舞板住在绿房子里。铃鼓住在蓝房子里。
师:(小结)“原来房子里住着这些乐器宝宝啊,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声音。”
分析:教师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分辨出四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3.乐器演奏
(1)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相配合)
师:“乐器宝宝们也想听听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给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想)
“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幼儿讨论,自由发言)
分析:教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快和慢,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乐曲的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2)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分析:幼儿通过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来体验和感受集体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4.延伸活动
幼儿听音乐,并分组表演,把乐器宝宝送回家。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
认识乐器双簧管,双簧管声音听、辨的音感训练。通过游戏,了解五线谱的线、间概念。
活动重点:
听、辨双簧管声音,了解五线谱线和间。
活动难点:
听、辨出双簧管发的声音。
活动难备:
挂图、动物图片、黑板、五线谱游戏垫、双簧管图片、两种颜色的磁铁9个、大树枝图片、五线谱大绿布、动物头饰和装扮物品、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出示挂图进行故事讲述:夜晚到了,宝宝和爸爸妈妈安静地睡着了。这时,宝宝突然听到了一阵呜呜呜的哭声,于是宝宝和小动物们约好一起去找一找,到底是谁那么伤心呢?原来是一只受伤的萤火虫,小宝和小动物们看见了非常的担心,于是他们准备去帮萤火虫找医药箱。看看有哪些动物会同宝宝一起找医药箱(指挂图认识动物)。
二、听音乐依次出示动物卡片,贴于黑板上,并带领幼儿随双簧管音效律动(小狗、兔子、蚱蜢、猫头鹰、松鼠、青蛙)。
三、双簧管特殊音效听辨并律动。
教师:宝宝和动物们出发了!可是夜晚的森林非常的危险,动物们只有听到宝宝吹的一种乐器声音时才能动,咱们来听听看宝宝吹的是什么乐器?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中双簧管的“哔哔”,分别模仿6种动物。
(依次每段老师带学生随音效律动,每一段的后半段加上口技“哔哔”)
介绍双簧管。
教师出示双簧管图片,向幼儿介绍双簧管。告知幼儿发出“哔哔”声的是双簧管。
教师自念“哔哔”声,站起来带领幼儿动态地随音效模仿动物。
合音乐随双簧管音效楔仿动物。(在中间活动、段落间蹲下)
四、五线游戏
1.教师将出示大树枝五线图(小树林)于黑板上,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根树枝。(从下往上数,五根〉
教师出示五线谱大绿布(大森林),让幼儿数数上面有多少条线。(注意摆放的方向,数的时候也要从下往上数)
教师示范小动物们在小树林的树枝上休息,提示幼儿待会儿在大森林里玩时,要在大树林的树枝上休息。
(学生分A、B两组)请学生A组幼儿在大树林里玩线上游戏。(师弹铜琴,学生随音乐到处跑一跑,钢琴声音停止时,幼 ……此处隐藏9289个字……儿喜爱唱歌跳舞特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师幼的互动,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懂得用动作来为歌曲打节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13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并能用动作表现。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3.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xx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有关PPT。
2.小乌龟、小花猫、小鸭子、小兔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见到了什么?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看PPT,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小白兔——谜语引出"长长的`耳朵红眼睛,爱吃萝卜和青菜。集体学学小兔走路。(学说: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
2.师:我们看看下一个是谁呢?(小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到小鸭子的脚)它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起来示范一下。集体学学小鸭走路(学说: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3.师:猜猜看,谁来了?(小乌龟)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慢吞吞地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说: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4.师:听,什么小动物的叫声?(小花猫)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说: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5.师小结: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了,那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吧!(引导幼儿学习歌词,并且加上动作动练习)
三、学唱歌曲。
1.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3.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唱歌曲数遍。
四、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吧!请小朋友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根据幼儿对小动物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一些小动物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课前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跳的样子或课前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动物视频。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14活动目标: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教育幼儿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活动准备:
玩具:小白兔、小猫、小鸭、三用机、CD。
活动过程:
1、在《我上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拍着小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去吧!”
2、教师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儿园》。老师:“今天,小白兔又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我们听听它在唱什么歌?”“你们听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吗?”
3、出示小鸭、小猫,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老师:“小鸭、小猫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
4、逐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作小鱼游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游来了呀?”、“它爱在哪儿游呢?”,幼儿回答后,放入背景图中。
(2)教师作小鸟飞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飞来了呀?”、“谁知道它应该放在哪儿?”,说着放入背景图中。
(3)他是花儿的好朋友,它是叫什么?请幼儿上台来贴。
(4)听――,猜猜它是谁?“咩――,咩――”请幼儿上台来贴,及时表扬。
5、出示“小朋友”图片。老师:“小朋友爱上哪儿呢?为什么?”
6、欣赏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老师:“老师教大家一首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大家听听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里唱了些什么?”
7、边做动作边念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要求读准音。
8、集体朗诵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要求有表情、动作,有节奏地朗诵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活动延伸: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15活动目标:
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小鸡一群,供幼儿观看。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歌曲的旋律。
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鸡妈妈头饰一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看小鸡、听节奏、做小鸡。
1、幼儿看小鸡,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老师表演小小鸡。(老师边唱边带“小小鸡”去草地)
2、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小鸡。(背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
3、老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更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在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