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13 10:21:25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2、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2、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实验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一个,装米的罐头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人手一个。玻璃珠、黄豆、米、等晃动时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每组若干碗。

3、录音机,节奏鲜明的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两个罐头,告诉幼儿一个里面装了东西,一个里面没装东西。不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个罐头里装了东西。感知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会发出响声。(学习词响罐)

二、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1、幼儿自制响罐。

提出要求:每人拿一个空罐,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装进罐里,摇一摇,听一听象你听过的什么声音?

2、集中听响,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要求口语能力较强的幼儿能说出“象什么声音”,如象老鼠走路的声音等,口语能力一般的幼儿直接描述。

3、教师小结并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4、鼓励幼儿听儿歌,并根据儿歌中的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等摇动响罐。

三、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感受各种有趣的声音,发展幼儿听觉分辨力。

1、讨论“为什么一样的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小结:因为罐头里装的东西不一样,摇动时发出声音也不一样。

3、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教师摇不同材料做成的响罐,幼儿抢答,发展幼儿听觉分辨力。

4、幼儿思考"如果两个罐头里装的是同一种东西,它们发出的声音肯定会一样吗?

5、实验论证:让幼儿感知同一种东西由于装入的数量不一样,在罐中摇动时发出的响声也不一样。

四、集体用响罐为音乐伴奏,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中投放制作响罐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2、鼓励幼儿回家尝试用更多的物品制作响罐,和父母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

活动反思:

本活动层次清楚,活动组织井然有序,一环扣一环,时间安排也较合理,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课堂气氛较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并能充分注意调动幼儿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活动设计巧妙,运用儿歌、游戏、动手操作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和难点,孩子们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活动开始以问题“不用眼睛看,还能用

什么办法知道哪个罐头里装了东西?”导入活动,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大多幼儿能大胆动脑,活动开始就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活动中鼓励孩子自制响罐,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操作的同时亲自感受各种有趣的声音,充分做到了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能对活动保持兴趣。但活动前,我没有注意丰富幼儿对各种声音的认识,使幼儿在描述声音的时候有些干巴巴,词语不丰富,大多幼儿只能说出“沙沙沙”“沙啦啦”等词语,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度不高。

以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帮助幼儿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幼儿学习兴趣高,但整个游戏都是以“我”为主,如果能多请几个幼儿在集体前摇动响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此外,我认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还不够丰富,幼儿座位安排可以考虑半圆形,以方便关注每一位幼儿,在组织活动时还要大胆放手,注重个别差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练习踢、投、跳跃、跑、躲闪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的灵活性,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沙包一个

【活动玩法】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决定游戏的先后次序。

2、第一组其中的一名幼儿站在场地中间准备躲闪沙包,而第二组的幼儿分别站在两头准备投沙包。

3、游戏开始:

(1)先由第二组的幼儿将沙包用力投向场地中间的幼儿,争取沙包不被抓住,击倒对方身体的任意部位,这样在场地上的幼儿就失败了,下场不再参加游戏

(2)如果被场地上的'幼儿抓住沙包,那就为一余,继续开始游戏,这时如果沙包再次砸到场地上幼儿的身体,而沙包落在地上,那就可以减掉刚才得到的一余,场上的幼儿就可以下去不能再继续游戏了,这时再换其他伙伴继续进行,一直把第一组幼儿全部击败为止,游戏结束。

(3)第一组失败后,换第二组上场,再充新开始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在快乐的“玩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在幼儿玩游戏时不管我们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词句游戏:有趣的线路图

一、游戏目标

1、幼儿对线条图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能清楚地将想象出的词语运用到语言活动中。

二、游戏准备: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三、游戏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并利用××词汇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欢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决定看图说的先后次序,轮流进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获得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能重复或雷同,每次所说的词要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肚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音节词 ……此处隐藏1394个字……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不受他人影响。

活动准备:

教具 4幅实物图,2幅有问号的相应图。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先来玩拍手对数的游戏,我拍的数和你们拍的数合起来要是6。

学习6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2幅实物图和相对应的问号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学习6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另二幅图和另一幅问号图,这里的问号又表示什么?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又是几呢?

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图列算式。先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再猜猜问号是几?最后列出算式,读一读。

第二组将盘子里的雪花片分成两份,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想一想怎样分不会漏掉,最后读一读。

活动。

请幼儿看图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单脚站立和单脚跳跃的能力。

2、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进入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幼儿做热身运动,伸伸手,弯弯腰,点点头,跺跺脚。

师说谜语,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朋友要不要猜一猜他是谁?

师;有种动物真稀奇,天天生活在水里,说他是龙,不是龙,头上长着小胡须。对了他就是小龙虾。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捉龙虾的游戏好不好?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小龙虾,小龙虾,我们把你带回家。装在篓里蹦蹦跳,躺在碗里羞答答。大红旗袍红头发,像个新娘要出嫁。

游戏玩法:

大部分幼儿单脚站立或跳跃当龙虾,其中两名幼儿手拉手当渔网去捉龙虾,若被抓住了就当渔网与那两个幼儿手拉手去抓龙虾,直到所有的龙虾被捉住,游戏结束。如果快被捉住了就蹲下来表示安全,不能去捉了。

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玩的开心不开心,你们的收获真的不小啊!小龙虾们累了吧,那咱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附近的小朋友或者是家人玩捉龙虾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金老爷家的四层楼房剖面、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幼儿人手一个小钟。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认识金老爷和他家的钟。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 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介绍“金老爷买钟”的故事。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2、故事中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不展开讨论)。

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

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两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段:跟着钟表师傅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每一个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3、听完故事后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停止不动或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几分?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 对纸屑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 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 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 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