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意图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二、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四、 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序数,知道数字还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愿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清楚地进行讲述。
(二)活动准备:
1、一幢5层楼的房子
2、1——5的数字卡
3、5个动物(大象、小熊、小鸡、小兔、青蛙)
4、小红旗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我们小一班来了几位动物客人?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谁?有几只小动物?有5只小动物那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出示数字5)”
2、引导幼儿帮助动物排队,初步感知理解序数的意义。
“动物朋友出去做游戏了,我们先给小动物排着一条整齐的队伍出去,我们来帮助它们排队,好吗?(出示小红旗),排队要有个要求,要从红旗这里排,从左往右一个一个排在红线上。
(1)你们真棒,很快就帮小动物们排好了队。
(2)排在第一个的是谁?谁排在第三个?大象排在第几个?
3、给动物找序号,理解数字还可以表示动物的位置。
(1)为了让大家能一看就知道谁排在第几个?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2)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牌,分别是几?数字1发给谁,为什么?那数字2呢?小鸡那应该放数字几呢?表示小鸡排在第几个。
(3)现在有了这些数字牌,我们就能一眼就看出谁排在第几个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小结:原来这个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动物,还可以表示小动物排的位置呢。
4、引导幼儿帮动物找房子,从纵向来学习序数。
(1)玩好游戏,小动物们要回家了,这里有一幢房子,小动物们就住在这里,我们来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回家。
(2)大象由于身体比较笨重,所以它住在第一层里,谁来把大象送回家。小熊住在第二层;住在第五层的是青蛙……
(3)小结:原来数楼层的时候,我们是从下往上数的,数字还可以表示楼层呢?
5、玩排队游戏,巩固对序数的理解。
(1)请5个幼儿排成一排,先想一想从左往右自己排在第几个?然后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如请第3个幼儿拍两下头。
(2)相同的队伍,从右往左玩排队游戏。
(3)小结:原来排队的方向不同了,你们排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原来xx排在第五个,现在方向换了,她的位置就不同了,现在排在第四个了。
6、帮熊猫老师贴上车厢的数字。
(1)第二天,动物们坐上小火车去秋游了,我们来给他们分分座位好吗?请一名幼儿上来帮助小动物们分座位,为了让大家能一眼看出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请你把数字贴在相应的车厢上并说一说,xx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
(3)请你去给客人老师看一看,你做对了没有,并告诉客人老师,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节车厢里。
7、小结
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5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动中是用动物卡片来让幼儿认识了解序数,为了能使幼儿更直观的看到并用第几说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来代替动物卡片,这个环节的设计无意中更加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并积极投入活动的积极性。我请了5名幼儿扮演小动物站站成一排,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象征性的动作,这样就能使幼儿容易辨别什么“小动物”是排在第几位的。中间在加进了一些游戏的元素,如请其中一个小朋友蹲下,问“什么动物累了?他是第几个?”等。在排成一横排的基础上,我又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因此,在以后的序数教学中,我们应多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斜向排的,弧线排列的,曲线排列的,不规则排列的等。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如一排小鸡,哪只是第几?也确认不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如:苹果、娃娃、笔、碗??排成序列,每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难点是说出总数。
活动名称:
我的朋友(垃圾归类)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xx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大、小标记其特征
2.尝试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萝卜和小萝卜若干、大小篮子各一个。
2.小兔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1.师:小朋友,我是兔妈妈,你们都做我的兔宝宝好不好呀?
2.师:今天兔妈妈要带我的宝宝们去找食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开着火车去找食物吧!
二、寻找食物,巩固大、小的认识。
1.师:咦!这里有个篮子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先去摸)咦!这是什么呀?(胡萝卜)我请个兔宝宝去摸一摸?我们找到的胡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吗?
“XX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胡萝卜啊“妈妈找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胡萝卜啊?”
2.师:请每个兔宝宝轻轻地去拿一个胡萝卜吧!带着胡萝卜轻轻的坐到位置上。
3.师:拿到胡萝卜后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拿到的是大的还是小的。
4.出示两个篮子。
师:“我们把找到的胡萝卜放到篮子里,你们看,这两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说,大胡萝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小胡萝卜呢?”
教师示范,边放边说:“大胡萝卜放到大篮子里,小胡萝卜放到小篮子里。”
三、认识大小特征标记。
1、出示大小标记。
小兔神秘地从篮子里拿出了两个标记。
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上面画得是什么?这两个小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也来学一学!”
大标记:两只手伸出来,两脚分开,表示大的意思。
小标记:这个小人啊,身体转过去了,只看到了后面的头发,他的手靠着身子,两脚并拢,表示小的意思。(幼儿学说大小标记。)
2.游戏巩固认识大小标记。
师:“我们来做游戏啦,老师拿出什么标记,你们就做什么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为胡萝卜匹配标记。
师:“小朋友们,这个篮子里装的是什么萝卜?应该帮小兔选哪个标记贴上去?”
请幼儿来贴,边贴边说:“大标记送给大萝卜,小标记送给小萝卜。”
四、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1、让幼儿每人拿操作材料。
师:“我们这儿有小朋友爱吃的.蘑菇呢,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大?”
2、分组让幼儿把蘑菇送到有大小标记的篮子里。(要求边送边说:大蘑菇送给大标记,小蘑菇送给小标记。)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大标记和小标记,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我们一起找一找。”引导幼儿观察后面的墙饰。“幼儿园其他地方也有,我们出去找一找。”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上1是2.。
2、认读数字“1”和“2”。
3、有秩序地操作学具,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坐汽车”;“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坐汽车”;“数字卡片”;雪花片若干(2片为一套)。
3、《操作册》第二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今天张老师想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大拇指在哪里”。
玩法:集体坐在椅子上,双手背后,教师问:“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幼儿边回答“大拇指、大拇指我在这里”边先后伸出2个大拇指。教师问:“1个大拇指在添上1个大拇指,是几个大拇指呀?”幼儿回答:“2个大拇指”。用其他手指名称替换,继续游戏。
2、集体活动。
(1)学习2的形成。
创设情境:公共汽车站台上有谁在等车,有几只小白兔在等车?
出示站台,并将一只小白兔放在站台上,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用数字1来表示这1只小兔。
这1只小兔等呀等,等了好久也没有车来,真着急呀!这时,看看谁来了(出示第二只小兔)?
教师再将第二只小兔放到站台上,“这一只小兔我们也是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摆上数字卡片“1”,说:“现在站台上有几只小兔?”
教师小结:先来的1只小兔添上后来的1只小兔,现在站台上有两只小兔,用数字“2”表示。教师边说边用手指沿两只小兔外围划圈。
教师拿出数字“2”放到站台上,再将两张数字“1”卡片放回原位。
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其它物品演示2的形成。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2分别表示的意思,将数字卡片放回原位。
(2)认读数字“1”、“2”。
分别说说这两个数字像什么。
小结:“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说说这里的“1”和“2”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1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就是2只小兔。一个物品添上一个物品,就是两个物品,1添上1就是2.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学具“坐汽车”。每拿出一只小兔就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表示。
第二组:操作雪花片并对应摆数字。第一次拿出1片雪花片,对应摆出数字卡片“1”,第二次再拿出1片雪花片,再对应摆出数字卡片“1”,2片雪花片并排放在一起,用数字卡片“2”替换下两个数字“1”。
第三组:做《操作册》第15页的活动“放书”。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文档为doc格式